在成都市双眼井小学,校长吴佳最近在朋友圈分享了一张引人注目的照片,照片中是一群一年级的小朋友正在上体育课,参与活动的主题是“青蛙闯动物园”。然而,在这张充满活力的画面中,有一个身穿白色衣服的小男孩显得与众不同:他不但站在队伍之外,还朝着与其他孩子相反的方向奔跑。这张照片背后,隐藏着一个关于自闭症孩子求学的故事,主角是名叫一一(化名)的特殊孩子。
一一的故事开始于他进入幼儿园的那段时间。最初,他的父母并没有意识到他与同龄孩子的差异,直到他们发现一一在读写能力和课堂纪律上似乎总是慢了一拍。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母的担忧愈发加重,最终他们带着一一前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进行检查,结果显示他被确诊为“孤独症谱系障碍(轻中度)”,即我们常说的自闭症。
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等症状。三岁半的一一已经展现出一些典型的自闭症特征,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帮助一一,父母开始尝试各种方法,包括偏方和电疗,但效果微乎其微。最终,他们意识到,康复训练需要耐心和时间,于是开始带一一到专业的康复机构进行系统化的训练。
一一的康复训练内容包括感觉统合训练、语言康复训练和认知训k8凯发官网练,父母几乎全程陪伴,甚至为了接近康复机构而频繁搬家。经过数年的努力,一一在语言和社交方面有了显著进步。然而,随着一一即将满八岁,父母面临一个重要的决定:让他继续在康复机构训练,还是进入普通小学就读。
一一的父母认为,社会交往的缺失是自闭症孩子与普通孩子的主要区别。因此,他们决定让一一进入成都市的普通学校,进行随班就读。根据教育政策,特殊儿童可以在普通教育机构中与普通儿童共同学习。经过一番努力,一一最终进入了双眼井小学,成为一年级的一员。
在入学前,父母主动与学校沟通,详细介绍了一一的情况,并提交了《一一的小贴士》,希望老师们能够理解并支持一一的学习。出乎意料的是,学校不仅对一一表示理解和支持,甚至还有其他几位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这让一一的父母感到欣慰。
双眼井小学的资源教师陈代鑫专门为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孩子提供支持,他与班主任和其他学科老师密切合作,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制个别化教育计划。陈老师表示,学校将融合教育视为重要理念,既要一视同仁,也要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
在体育课上,老师们设计了适合一一的活动。比如,在“青蛙闯动物园”的活动中,老师为一一设置了一条特殊的赛道,确保他能够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参与。对于文化课,学校也制定了适合一一的教学方案,确保他的学习目标与普通孩子有所区别,这样的安排并不是降低要求,而是体现了教育的公平。
一一的入学生活充满了挑战与机遇。在课堂上,老师会主动鼓励一一回答问题,帮助他逐渐融入集体。通过这些互动,其他孩子也慢慢理解一一的特殊之处,开始接纳他。在这过程中,老师不仅帮助一一适应学校生活,还引导班上其他孩子理解和包容一一。
在学校的一次融合运动会上,一一表现出色,获得了“数学进步之星”的奖状和奖牌,这让他的父母感到非常欣慰。他们认为,这样的体验不仅帮助一一提高了自信心,也让他逐渐融入了集体生活。
双眼井小学的教育理念强调让特殊需要孩子与普通孩子在同一环境同学习、生活,这样不仅能够帮助特殊孩子适应社会,还能够培养普通孩子的包容心与同理心。正如陈老师所说,让一一在普通学校学习,是希望他能够与社会更好地连接,而不是隔离。
在父母、老师和康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一一正在逐步学习如何像普通孩子一样生活。尽管在公共场合偶尔会出现一些应激行为,但这并不妨碍他在集体中的成长。通过参加各种活动,一一结识了许多小伙伴,增加了社交活动。
一一的父亲希望他能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再考虑是否选择特殊教育,学习一些生活技能或就业技能。他们也希望社会能够对自闭症孩子多一些理解和包容,认识到这些孩子并不可怕,他们也有自己的特质和优点。
这一切都表明,成都市双眼井小学在接纳自闭症孩子的过程中,展现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和人文关怀。这不仅是对一一个人的关爱,更是对所有特殊孩子的尊重与理解,也为未来更多的特殊儿童融入社会树立了榜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